南通新增无症状3例:新冠疫情最新动态与数据分析
南通市最新疫情通报
根据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疫情通报,2023年11月15日0-24时,南通市新增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3例,这3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外省来通人员,在集中隔离点发现,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医学观察。
截至2023年11月15日24时,南通市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2例,无确诊病例,目前所有感染者均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医学观察,病情稳定,南通市疾控中心已对新增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追踪,落实相应管控措施。
南通市近期疫情数据分析
通过对南通市近期疫情数据的分析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地疫情防控形势,以下为南通市2023年10月至11月中旬的部分疫情数据:
-
2023年10月1日-31日:南通市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8例,平均每日新增约0.9例,10月15日单日新增达到峰值,为5例无症状感染者。
-
2023年11月1日-15日: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5例,平均每日新增1例,11月10日后疫情呈现小幅上升趋势,11月12日新增4例,为当月最高单日新增。
-
感染者来源分析:近一个月来报告的43例无症状感染者中,外省输入占比约65%(28例),本地关联病例占比约35%(15例),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邻近疫情较为活跃的省份。
-
年龄分布:感染者中18岁以下占12%(5例),18-60岁占74%(32例),60岁以上占14%(6例),中青年群体占比最高,可能与流动性和社会活动频率较高有关。
-
疫苗接种情况:所有感染者均已完成新冠疫苗基础免疫接种,其中约80%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,无重症和危重症病例报告。
江苏省及全国疫情背景
南通市的疫情发展离不开全省乃至全国的疫情大背景,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:
-
江苏省疫情:2023年11月1日-15日,江苏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6例,无症状感染者342例,南通市新增病例数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排名第7位,疫情处于可控状态。
-
全国疫情:同期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,328例,无症状感染者38,765例,疫情呈现多点散发、局部聚集性特征,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。
-
变异株监测: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专家表示,目前我国本土疫情主要流行株仍为奥密克戎变异株,最新监测数据显示BA.5.2和BF.7亚分支占比超过80%,未发现传播力、致病力明显增强的新变异株。
南通市疫情防控措施
针对当前疫情形势,南通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已采取以下措施:
-
加强外防输入:在火车站、汽车站、机场等交通枢纽设置专用通道和核酸检测点,对来自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实行"落地检"和分类管控。
-
强化监测预警:扩大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范围和频次,全市设置常态化核酸采样点326个,满足市民"愿检尽检"需求,11月以来已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,285万人次。
-
重点场所管理:对商场超市、农贸市场、餐饮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,严格执行扫码测温、佩戴口罩、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,近期已开展督导检查1,562次,整改问题237个。
-
医疗资源储备:全市确定定点救治医院8家,储备床位1,200张;方舱医院3个,床位3,000张,医疗物资储备可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。
-
疫苗接种推进:截至11月14日,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,856万剂次,全人群全程接种率92.3%,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86.7%,加强免疫接种率78.5%。
市民防护建议
南通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:
-
密切关注疫情动态,非必要不前往疫情高风险地区,外省来返通人员应主动报备,配合做好"落地检"和健康管理。
-
坚持做好个人防护,科学佩戴口罩,保持社交距离,注意手卫生,出现发热、干咳等症状时,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。
-
按时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,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人群更应尽早接种。
-
进入公共场所主动扫码亮码,配合测温查验,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,提倡"喜事缓办、丧事简办、宴会不办"。
疫情发展趋势研判
结合当前疫情数据和防控措施,南通市疫情防控专家组对下一步疫情发展作出研判:
-
输入风险持续存在:随着冬季来临和年底人员流动增加,外防输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,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仍会有零星输入病例出现。
-
本地传播风险可控:现有防控措施能够有效阻断社区传播链条,短期内出现大规模本土疫情的可能性较低。
-
医疗资源充足:现有医疗救治资源完全能够满足当前疫情救治需求,不会发生医疗资源挤兑情况。
-
经济社会影响有限:南通市坚持科学精准防控,没有采取全域静态管理等措施,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较小。
南通市新增3例无症状感染者提醒我们,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松懈,在全球疫情持续流行的大背景下,零星散发病例的出现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表现,广大市民无需恐慌,但应保持警惕,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,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,南通市将继续坚持"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"总策略和"动态清零"总方针,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