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防控关键数据一览
广东最新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
根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,2023年11月15日0-24时,广东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9例,其中广州市报告56例,深圳市报告18例,佛山市报告7例,东莞市报告5例,珠海市报告3例,以下是部分无症状感染者的详细活动轨迹:
广州市病例活动轨迹:
- 病例A,女,32岁,住天河区棠下街道,11月12日曾到天河城购物中心(14:00-16:30),13日在公司上班(科韵路某科技公司),14日核酸检测阳性。
- 病例B,男,45岁,住海珠区昌岗街道,11月11-13日每日往返于住所与江南西商圈某餐饮店工作,14日社区筛查发现阳性。
- 病例C,女,28岁,住白云区同和街道,11月12日曾到广州南站乘坐高铁前往深圳(G7532次,08:30发车),当日返回广州,13日出现轻微咽痛,14日检测阳性。
深圳市病例活动轨迹:
- 病例D,男,37岁,住福田区莲花街道,11月12日曾到COCO Park购物(19:00-21:30),13日在福田CBD某金融公司上班,14日核酸检测阳性。
- 病例E,女,29岁,住南山区粤海街道,11月11-13日主要在科技园片区活动,曾到过万象天地购物中心,14日社区筛查发现阳性。
佛山市病例活动轨迹:
- 病例F,男,41岁,住南海区桂城街道,11月12日曾到千灯湖公园散步(09:00-10:30),13日在南海万达广场某餐厅用餐,14日核酸检测阳性。
- 病例G,女,35岁,住顺德区大良街道,11月11-13日主要在顺德欢乐海岸PLUS商圈活动,14日因身体不适就医检测阳性。
广东省疫情数据分析
根据广东省卫健委公开数据,2023年11月1日至15日,广东省累计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45例,具体分布如下:
- 广州市:763例(占比61.3%)
- 深圳市:286例(占比23.0%)
- 佛山市:85例(占比6.8%)
- 东莞市:52例(占比4.2%)
- 珠海市:28例(占比2.2%)
- 其他地市:31例(占比2.5%)
年龄分布数据:
- 0-18岁:156例(12.5%)
- 19-35岁:498例(40.0%)
- 36-55岁:442例(35.5%)
- 56岁以上:149例(12.0%)
发现方式统计:
- 集中隔离发现:487例(39.1%)
- 居家隔离发现:236例(19.0%)
- 高风险区筛查发现:198例(15.9%)
- 社区筛查发现:185例(14.9%)
- 主动就诊发现:139例(11.1%)
重点区域疫情情况
广州市疫情概况: 11月1日至15日,广州市新增76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,涉及11个区,
- 海珠区:298例(占比39.1%)
- 天河区:157例(占比20.6%)
- 白云区:112例(占比14.7%)
- 番禺区:68例(占比8.9%)
- 荔湾区:54例(占比7.1%)
- 其他区:74例(占比9.6%)
海珠区近期疫情主要集中在凤阳街道、赤岗街道和昌岗街道,11月15日新增的56例中,有32例来自海珠区,天河区病例多与天河城、正佳广场等商圈关联。
深圳市疫情概况: 深圳市11月1日至15日新增28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,分布如下:
- 福田区:98例(占比34.3%)
- 南山区:76例(占比26.6%)
- 龙岗区:54例(占比18.9%)
- 罗湖区:32例(占比11.2%)
- 其他区:26例(占比9.0%)
福田区病例多与CBD商圈、购物公园区域相关,南山区病例多集中在科技园片区和深圳湾片区。
疫情防控措施与建议
针对当前疫情形势,广东省各地已采取以下防控措施:
-
风险区域划定:截至11月15日,广州市划定高风险区28个,中风险区56个;深圳市划定高风险区15个,中风险区32个。
-
核酸检测安排:
- 广州市海珠区、天河区部分街道开展"三天三检"
- 深圳市福田区、南山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
- 佛山市南海区、顺德区重点区域开展核酸筛查
-
场所管控措施:
- 广州市海珠区部分区域暂停堂食,娱乐场所暂停营业
- 深圳市福田区CBD部分写字楼实行居家办公
- 佛山市顺德区欢乐海岸PLUS限流50%开放
专家建议:
- 近期有高风险区域旅居史的市民应主动向社区报备
- 出现发热、干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
- 进入公共场所应扫码登记,配合测温
- 符合条件的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加强针
疫情发展趋势研判
根据广东省疾控中心分析,当前疫情呈现以下特点:
-
传播链条清晰:大部分病例存在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,主要涉及家庭聚集、工作场所聚集和公共场所暴露。
-
毒株类型:基因测序结果显示,近期病例感染的毒株主要为奥密克戎BA.5.2变异株,与国内其他地区流行株高度同源。
-
传播风险: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占比较高,存在社区隐匿传播风险,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和密闭空间。
广东省卫健委表示,将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,同时呼吁公众做好个人防护,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,后续将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防控策略,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最新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