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在职考研人数分析及近年趋势解读
近年来,考研热度持续攀升,而在职考研群体也呈现显著增长趋势,2018年作为考研政策调整的重要年份,在职考研人数变化备受关注,本文将结合权威数据,分析2018年在职考研情况,并对比近年趋势,为有意向的在职考生提供参考。
2018年在职考研人数及背景
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238万人,较2017年增长18.4%,创下历史新高,非全日制研究生(在职考研的主要形式)报考人数占比约为15%-20%,即约35万-48万人,这一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发布的《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。
在职考研的增长与2017年研究生教育改革密切相关,2016年教育部印发《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自2017年起,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统一考试、统一录取标准,并颁发双证(学历证+学位证),这一政策提高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,推动了在职人员的报考热情。
近年非全日制考研趋势分析
尽管2018年在职考研人数已呈现增长,但随后的几年里,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考热度有所波动,以下是近年的数据对比(数据来源:教育部、研招网):
年份 | 考研总人数(万) | 非全日制占比 | 非全日制报考人数(万) |
---|---|---|---|
2017 | 201 | 约12% | 24 |
2018 | 238 | 15%-20% | 35-48 |
2019 | 290 | 约18% | 52 |
2020 | 341 | 约15% | 51 |
2021 | 377 | 约13% | 49 |
2022 | 457 | 约12% | 55 |
2023 | 474 | 约11% | 52 |
从表格可见,2018年非全日制考研人数增长明显,但随后几年占比有所回落,主要原因包括:
- 部分高校缩减非全日制招生规模,尤其是名校的非全专业竞争激烈,录取难度增加。
- 社会认可度仍有差距,尽管政策规定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同等效力,但部分用人单位仍存在偏见。
- 在职考生备考压力大,工作与学习难以兼顾,导致部分考生放弃或转向其他深造方式。
在职考研的优劣势分析
优势
- 提升学历与职业竞争力:研究生学历在职称评定、晋升、跳槽时更具优势。
- 灵活学习方式:非全日制研究生通常在周末或集中授课,适合在职人士。
- 积累人脉资源:同学多为行业从业者,可拓展职业网络。
劣势
- 时间成本高:需兼顾工作与学习,压力较大。
- 学费较高:非全日制学费通常高于全日制,且多数单位不提供补贴。
- 社会认可度待提升:部分企业仍更青睐全日制研究生。
在职考研热门专业及院校推荐
根据研招网数据,2018年及近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热门报考专业包括:
- MBA/EMBA(工商管理硕士):适合企业中高层管理者,如北大光华、清华经管等院校竞争激烈。
- MPA(公共管理硕士):适合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,中国人民大学、复旦大学等校报考热度高。
- 法律硕士(非法学):跨考生较多,中国政法大学、西南政法大学等校招生规模较大。
- 教育硕士:适合教师群体,华东师范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口碑较好。
在职考研备考建议
- 合理规划时间:制定每日学习计划,利用碎片化时间复习。
- 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:结合职业需求,避免盲目追求名校。
- 关注政策变化:近年部分高校调整非全招生政策,需提前了解目标院校要求。
- 利用线上资源:慕课、考研论坛等平台可辅助备考。
在职考研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,但随着社会对终身学习的重视,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价值将逐步凸显,对于职场人士而言,结合自身职业规划选择是否考研至关重要。